Apology整理
Apology:
對蘇格拉底的指控
‧先前的指控(18c)
- 研究自然科學(a thinker about things in the heavens, and investigator of all things below the earth)—>瀆神、不信神
- 強辯術(and someone who makes the weaker argument stronger)
為何指控?
對於指控一的反駁:
蘇的解釋:神諭說他擁有著某種智慧,是「人的智慧」(human wisdom)(20d)
什麼是人的智慧:不知之知(21d-22a) <— 因為蘇覺得自己沒有智慧,神諭卻說他有,唯一解法是,蘇擁有人的智慧,但沒有神的智慧(蘇追求的是神的智慧)
神才是真正有知的,他藉著神諭所要講的是,人的知識是微小而不值的。(But in fact, gentlemen, it’s pretty certainly the god who is really wise, and by his oracle he meant that human wisdom is worth little or nothing.)(23a)
「那位處在你們之中的,最聰明的,像蘇格拉底這樣的凡人,在真正的知識面前已經明白自己的渺小。」 (”That one among you is wisest, mortals, who, like Socrates, has recognized that he’s truly worthless where wisdom’s concerned.”) (23b)
為了證明神諭是對的,為了榮耀神,蘇格拉底才會一天到晚問對方問題,想要試著證明對方並不真的擁有知識。(Whenever he seems not to be so to me, I come to the assistance of the god and show him that he’s not wise.)(23b)
關於指控二:
大家都以為自己知道某些事情,但事實上並非如此。當蘇格拉底在證實他們並不如自己想像中的聰明時,青年人對此舉動有興趣,因為他們有空去聆聽蘇格拉底所說的,所辯論的方式。所以當這些青年模仿蘇格拉底,去相互辯論的時候,他們就會發現,世界上有大量的人聲稱他們知道某些事情,但事實上他們一無所知。而這些被質疑的人,變反過來對蘇格拉底生氣,指控蘇格拉底敗壞青年。(23c-d)
‧與Meletus的對話
蘇指控Meletus根本不在意年輕人的處境:
Meletus(在蘇的問題引導下)聲稱:「全雅典的人都在使年輕人變好,只有自己在敗壞青年」,此聲稱是否可以為真?
蘇的反駁:如果今天的情形是馬匹等等動物,我們會同意,只有養馬的少數專家可以使馬兒變得更好,而大部分人不行,也就是說,不可能全雅典的人都在使年輕人變好,而只有自己在敗壞他們。所以Meletus的聲稱內容顯然證明他並不關心年輕人的處境。( 24c-25c)
蘇聲稱自己不應受罰:
Meletus(在蘇的問題引導下)表示:「是否壞人對親近的人做壞事,而好人反之」、「沒有人希望自己被親近的人所傷,更勝於受到自己身邊的人給予的好」、「蘇格拉底敗壞青年是出自故意」。(25c-25d)
蘇的論證:我不可能是故意敗壞青年的。因為我並沒有無知到不明白「一個人若是傷人,自己便也會讓自己身處於受傷的風險中」的道理,Meletus一個人不可能蓄意使自己被親近的人受傷,故就算客觀而言,我是在敗壞青年,也是出於無意,若我是出於無意,那麼我應該接受教導,而不是懲罰。(25d-26a)
‧反駁Meletus的指控:蘇進行另立新神、新的宗教活動(daimonic activities),故為無神論者<—不承認這座城市所認為的神(26b)
蘇的回應:
若去理解自然運行的道理,是否Anaxagoras也是無神論者?而且學生怎麼會不曉得這些言論出自於
Anaxagoras而不是蘇格拉底自己發明的。(26d)
再者,Meletus承認了daimons是小孩子的神靈,蘇格拉底便不可能是無神論者,一個人不可能是無神論者,並又同時相信daimons;一個人也不可能在不承認daimons的同時進行daimonic activites.(27b-e)
‧質疑:若蘇格拉底真的無罪,為何會被指控?(28b)
蘇的回應:與其去判斷為何一個人會冒著被處死的風險行事,不如檢視此人的行為是否符合正義。
Thetis的例子:Thetis深知自己若是去殺Hector,自己必死無疑,但Thetis更害怕像一個不好的人那樣活著。(But though he heard that he was contemptuous of death and danger, for he was far more afraid of living as a bad man and of failing to avenge his friends)
故證實:一個人被配置在自己認為值得的地位,或受到長官的指揮而被配置在某處,他就會一直處於危險之中,但若與活在恥辱之中相比,他不應該害怕死亡。(Wherever someone has stationed himself because he thinks it best, of whatever he’s been stationed by his commander, there, it seems to me, he should remain, steadfast in danger, taking no account at all of death or of anything else, in comparison to what’s shameful.)(28d)
雖然蘇格拉底的確配合了統治者的配置,然而,現在神將祂安放於一個,必須進行哲學活動、檢視他人與自己的位置,他便拋棄了其他的位置。(But if, when the god stationed me here, as I became thoroughly convinced he did, to live practicing philosophy, examining ,y self and others, I had—for fear of death or anything else—abandoned my station.)(28e)
既然蘇格拉底相信神給予他的位置,相信神諭,那麼他便不可能是無神論者。(29a)
恐懼死亡與聲稱自己知道自己事實上並不知道的東西相同,死亡說不定是人類所能遭遇最好的事情,然而大家卻畏懼死亡。(29a)
蘇格拉底認為自己無罪,然而自己並不會因為曾遭受審判而又被釋放,所以就不再去行他被「指控」的行為,因為他遵從神的指示更勝於從雅典人的指示。
難道你們(雅典人)只在意自己得到多少財富、名聲、榮譽,更勝於智慧以及事實,以及靈魂怎麼處在可能的最佳狀態?(29d-e)
若在意,那麼蘇格拉底便會驗證你的想法,而他的所作所為,蘇格拉底自己相信,是雅典人會經歷到的最好的服務,他會盡力去說服每一個人重視自己的靈魂,而非肉身與財富。(30a-b)
‧美德<—蘇的教學內容
「美德並不由財富產生,而是財富跟隨著美德而來,而跟隨美德而來的也包含,不論是在公領域或私領域中,對人好的事物。」(It’s not from wealth that virtue comes, but from virtue comes money, and all the other things that are good for human beings, both in private and in public life)(30b)
為了說服大家美德是重要的,蘇格拉底並不收學費。(31c )
‧為何到處給予人建議,卻不涉入政治?(31c-d)
有小精靈(which is what Meletus先前控告他的內容)會跟他說話,叫他不要涉入政治,蘇格拉底認為小精靈是對的,若他涉入政治,敗壞的可能會高於改善、幫助政治。(31c-d)
事實上,如果一個人做出不正義或違法的行為,只為了要預防不正義與違法的的事發生在這個城邦之中,他不會會被你們(陪審團)或其他人赦免。也就是說,任何人若真正地想要為正義的事情奮鬥,而且他的人生時間有限,他必須在私領域中行動,而非公領域。(31e-32a)
蘇格拉底接著舉出歷史上,他所經歷的錯誤決斷,並證明他如何在在各種時候,以個人的身份反對不正義的判決。若在公領域上展現自己對於正義的訴求,只會不斷地惹來殺身之禍。但依然,不論公私領域,他都只支持正義的判決,而那些與他相反的人,便是指控他的人。(32a-33a)
蘇格拉底:我並不曾是誰的導師,所以不論是誰在聽過我的話之後作出好事或是壞事,這些並不是我的責任,因為我不曾承諾過他們任何結果。之所以人們喜歡聽我說話,是因為他們喜歡看那些他們認為的聰明人受到我的檢視。然而這是神的指示。
蘇若真的敗壞青年:
則青年們遭受苦難,青年本人,或是他們的親人會來像蘇格拉底索取賠償。
然而他身邊的人都是自願跟隨他,難道是自願被敗壞,自願傷害自己的親人?
就算青年是被他敗壞,因此才幫助他,但那些年紀較長的,未被敗壞的,卻依然前來幫助他,這是因為他們知道蘇格拉底做的事是正義的,也是正確的。(33e-34b)
—>Meletus與Anytus找不到符合他們描述的,被蘇格拉底敗壞的青年作為證人。
控訴者只不過是拿淚水博取同情,而蘇格拉底並不這麼做。因為人們應該依照找到理智的理由去對人進行懲罰,而不是因為可憐的戲碼。(34b-35d)
蘇格拉底自認自己該受的懲罰?
受罰的原因:因為自己不在意大部分人在意的物質事物,而是太過誠實地涉入事實的探尋?涉入這些娛樂的事物,並不會對自己或是他人有所助益。他所做的是說服每個人不去在意這些身外之物,而是去思考怎麼成為更好更聰明的人、在意城邦本身而不是城邦所提供的娛樂。
- 在公民大廳中的免費食物——因為與蘇格拉底對談能夠給你們真正的快樂,而且他很窮。(36d)蘇格拉底值得被這樣對待,而不是懲罰,由於蘇格拉底本人並沒有做出任何不正義之舉。(37b-c)
- 入監?蘇不願意自願成奴(enslave)(37b)
- 流放?他認為可行,然而他會繼續去質問他人,檢視他人,而且年輕人依然會前來看他如何檢視他人。他若不這麼做,年輕攘會驅逐他,但他若繼續如此行為,則是年長者會驅逐他。
那為何不保持安靜?既然質疑他人是神指派給他的工作,他便不能不去做。而且他認為每天對於
美德的討論是一個人最好的遭遇、未受檢視的生命是不值得活的。(37c-38a)
4. 罰款?他沒錢支付。(38b)
‧蘇格拉底接受死刑的判決
- 因為不論是在法庭或戰場上,沒有人應該對於逃避死亡有任何策劃。
- 蘇預言:這些為了逃避被檢視而指控他的人,將會在他死後遭逢更多檢視。逃避並不高貴也不可行,駁倒一個人並不是最好的、最簡單的事情的,而是作好最佳的準備。
‧既然會被判死刑,遭遇一個人所可以經歷的最糟的狀況,為什麼小精靈沒有阻止他?
死亡可能是好事。
死亡的兩種可能:1. 死了就是死了,而且不會有任何徵兆
2. 一種改變,靈魂由此地離開,並去到其他地方。
前者:死亡就像漫長而平靜的睡眠—>沒有不好
後者:死亡就是去到黑帝斯那裡,接受真正的審判,比起在這裡被審判,或許更好。他將在那裡遭遇與蘇格拉底相同,被錯誤審判的人,他依然可以在冥府繼續檢視他人的思想,正如他在現世所行為。—>死亡是快樂的事情。
既然壞事不可能發生在一個人身上,那麼發生在他身上的事情並非單純機運,而是因為如此的行動,「死亡進而逃避困難」的行動,是更正確的抉擇。
美德的討論是一個人最好的遭遇、未受檢視的生命是不值得活的。(37c-38a)
留言
張貼留言